文/周威

  (作者周威,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

  近日,「女子花25萬元成功克隆去世寵物狗」一事衝上熱搜,引發社會熱議。有媒體就「你會克隆去世的寵物嗎」進行網絡調查,在10萬人的投票中,有2.6萬餘人選擇「會」或「經濟條件允許就會」。

  貓狗的壽命遠比人類要短,幾乎所有的寵物主人都會面臨「毛孩子」離自己而去的那一天。為了讓這份親密關係維持得更久,克隆出一個「一模一樣」的替代品確實像一個最優解。比如,美國著名影星芭芭拉·史翠珊2018年就曾耗費巨資克隆了自己的比熊。但是,克隆寵物本身存在不少難點和風險。 

  根據某寵物克隆公司的報價,克隆費用從22萬元到45萬元不等,這對大多數寵物飼養者來說經濟壓力過大。同時,根據表觀遺傳學,克隆寵物在外表上未必能和原來的寵物一模一樣,「貨不對板」極易引起糾紛。而且寵物個性的形成和主人的生活環境有關,無法複製,很多克隆寵物會有「貌合神離」之感,這也是很多愛寵人士反對的原因之一。 此外,克隆會產生一定數量的受體胚胎,但最終可能只有一到兩個會被保留。其餘胚胎即使已經成熟,也有被放棄的風險,這其中涉及倫理爭議。

  花費如此大代價追求和寵物的「重逢」,其實折射的是許多飼養者不知如何面對寵物離世的現實困境。

  隨著寵物和飼養者的情感牽絆愈加緊密,寵物離世已經成為影響現代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誘因。2003年,國外研究者對274位一年內經歷了寵物喪失的人進行了調查,發現85%的人都有著至少一項以上嚴重的身心症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2018年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稱,一名失去寵物狗的女性經歷了心碎綜合徵。心碎綜合徵指人因經歷重大外部事件打擊,在產生極度哀傷或憤怒的心理時,所引發的胸痛、憋氣、呼吸短促等類似心臟病的症狀。筆者在自己的寵物狗去世之後,也曾經有類似的經歷。

  處理好「寵物喪失」帶來的問題,某種程度上也是公共心理健康管理的一項內容。應當充分理解處於寵物離世痛苦中的人群的情感現狀,給予足夠的支持,積極發揮網絡互助小組、線下團體心理輔導等社會力量的作用。對於那些確實無法通過常規方式克服,已經出現身心症狀的人群,要引導其及時就醫,接受專業的幫助和治療。

  此外,要正視寵物主人懷念去世寵物的需求,推進寵物殯葬產業化、正規化。過去,我們對寵物死亡後的處理,更多是從疫病防控的角度進行「無害化處理」。這顯然與寵物飼養者的情感需求不相符合。在加強傳染病防疫的前提下,不妨對寵物遺體的處理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鼓勵既能夠合規處理寵物遺體,又能充分滿足主人情感寄託的寵物殯葬機構的發展。同時,也要對寵物克隆技術加強規範管理,減少因管理漏洞和法律空白而出現的問題。

  筆者上周日在一項公益領養活動中遇到了一條小狗,幾乎和陪伴了筆者及家人16年的寵物「小肥」一模一樣。我本來非常想帶它回家,但是仔細考慮後覺得,如果僅僅把它作為一個替代品,對它和「小肥」都不公平。生命之旅,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說再見的過程,好好道別,終將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