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意義上講,寵物和奴隸是類似的。無論是脖子上的項圈,還是韁繩,都是像是臣服與控制的象徵。而人類對奴隸最根本的要求就是順從。狗更是順從的代名詞,比如「走狗」、「狗奴才」。
但是,哈士奇似乎是個例外,人們對他的印象中,大多都是「叛逆」的形象。以至於它們獲得了不少稱號,比如「拆家狂魔」、「二哈」、「撒手沒」、「表情帝」,可惜都不是什么正面的稱呼。
這些稱呼也意味著,人們對他們的印象也是如此,不服管教、喜歡破壞、好動等等。甚至連二哈們的長相,也充滿了嘲諷,特別是在你回到家裡看到他們站在「廢墟上」,疑惑地看著你時,是不是血壓一下子就上來了?
這麼說來,從習性到外貌,二哈都給人一種不太聰明的樣子。事實是這樣的嗎?
哈士奇和狼的親緣關係
實際上,根據科學家對各種品種的狗的智商測試中,我們口中的「二哈」反而名列前茅。它們似乎並沒有我們日常認知中那麼不聰明,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它們的這種「不太聰明的」「犯二」的表現呢?
這還得從它們的來歷說起。
狗的馴化,和我們人類常見的其他動物,包括家禽、家畜、糧食的馴化是不一樣的,上面所說的那些東西的馴化,是我們人類在選擇它們,我們是主動的馴化它們,使他們從野性狀態、不利於人的狀態,通過人工的選擇,進化到如今的模樣的。
但是狗不一樣,作為和狼擁有著同一祖先,基因相似度達到99%的物種,它們生來就是社會性的動物,而一部分社會包容程度更高,攻擊性更小的「狼」,發現靠近人類,與人類相互合作,能更簡單,有效地生存。
於是,這群「狼」選擇了人,最終進化成為了今天的「狗」這一種群。所以,狗的馴化是人與狗相互的選擇,既是人選擇了狗,也是狗選擇了人。
在這基礎上,我們可以理解到,狗與人,最初開始就是一種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即狗在人的狩獵、運輸、保衛等活動中出力,人為狗提供食物和住所。主要從事這一類活動的狗狗們,我們稱之為:「工作犬」。而二哈,就是保留至今的工作犬之一。
雪原上,不被馴服的傳奇
哈士奇學名西伯利亞雪橇犬,狗如其名,它們就來自遙遠的西伯利亞雪原。它們是最古老的犬類之一,早在新石器時期,他們便跟隨者楚克奇人(Chukchi),開始了漫長的雪橇生涯。
直到18世紀,當時一艘來自日本的商船遭遇暴風雨,被迫漂流至西伯利亞,船員們發現當地的楚科奇人飼養這個犬類,這種犬是他們從未見過的。20世紀初,西伯利亞雪橇犬作為稀有犬類,被貿易商人售賣到世界各地。美國的阿拉斯加地區,因為淘金熱也開始引入哈士奇這種產自西伯利亞的雪橇犬。
也就在不久之後,他們便在雪橇比賽上一鳴驚人,從此聞名於世。1909年,「全阿拉斯加賽犬會」上首次出現了西伯利亞雪橇犬的身影。當時,所有人都不看好這種比阿拉斯加雪橇犬體型小的犬類,他們並不認為這相對瘦弱的身軀能戰勝更為健壯的阿拉斯加犬。
然而到了正式的比賽中,哈士奇的表現卻讓所有質疑它們人大跌眼鏡。它們更小的身軀中,卻有更強的耐力和更快的速度,即使不熟悉賽場環境,也讓它們在首次亮相,就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
比起速度與耐力,更讓人驚訝的,是它們敏銳的判斷與直覺。哈士奇在工作與它們的社會群體中,保留了類似狼群的領族群劃分。
一個雪橇團隊至少包括三隻哈士奇,他們中必定有一隻是「頭犬」,類似狼群的頭狼,頭犬不僅僅擁有更強悍的體魄,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引導團隊前進的方向,而在拉雪橇的過程中,就是需要頭狼自行判斷方向和位置,這方面的權利甚至是高於雪橇主人的。
特別是西伯利亞的冬季,常常伴隨著暴風雪,人想要在暴風雪中判斷方位無疑是極為困難的,而這等艱巨的任務,以及全隊的命運,只有交到頭犬手中。
在比賽中「一炮而紅」的哈士奇,也隨著它們名字一起,來到了各個地方。以它們靈巧的身形,長途跋涉的耐力,極強的耐寒能力和便宜的成本,受到了各方的青睞,其中也包括當時歐洲的軍方。
1915年冬季,為了應對嚴寒中的物資運輸,僅僅經過了一個月訓練的哈士奇,開始執行為西線孚日山區的法國軍隊運送給養和運送傷員的艱巨任務。
400多隻哈士奇來往於前線後方,它們不僅要穿越熟悉的風雪與嚴寒,還要面臨炮火的威脅。在這樣艱巨的環境下,哈士奇們卻完美地完成了這些任務,為一戰的勝利做出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直到1918年,一戰結束為止,哈士奇都不斷地忙碌與各個戰線之間,千里奔襲,為此甚至獻出了生命。據統計,一戰期間,有189條死於戰火與病痛。
戰後,剩下的哈士奇大多被法國軍人收養。但是能經歷雪原與戰火洗禮的它們,並不能較好較快地融入新的生活。
哈士奇長年奔跑在雪原之上,有著強烈的奔跑本能,它們精力充沛,喜歡探索和運動。同時,它們還有很強的社會特徵,哈士奇不喜歡長期一隻狗獨處,喜歡有人或其他狗與它們互動玩耍,長期獨處就可能導致它們產生破壞性的行為。
而進入繁華的城市之後,主人並不能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陪伴哈士奇玩耍,也不一定有精力同時飼養多隻哈士奇。這就導致了它們缺乏外出運動發泄過剩的精力,也缺少交流溝通的對象。
特別是現在我們生活的環境,有能力有較好飼養中大型犬類寵物的大多住在城市中。
一方面是城市環境中很難尋找到足夠大同時又不會打擾到其他人的場地供哈士奇玩耍;另一方面,城市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成年人既需要工作上班養家餬口,還要操心孩子的教育,很難再有時間去陪哈士奇玩耍。
孩子也要努力完成學業,缺少娛樂時間,即使是有娛樂的時間,很多孩子也更願意躺著刷手機,這樣一來,健康的戶外活動就成了奢侈。
反過來,我們卻怪哈士奇拆家,給它們送上了「拆家狂魔」的稱號。卻不知道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我們對他不夠了解。
我們買寵物的目的,是給孩子或者給自己一個陪伴的對象,是作為「家人」、「朋友」。對待朋友,不應該只是浮於表面的刻板印象,不應該是脖子上的項圈和韁繩,而是去了解它們,理解它們。了解它們所需,理解它們所感。既然選擇了狗子,就請對它們負責到底。
如果你想要與一隻哈士奇為伴,請把它當做一個朋友而不是主人。畢竟,固執的哈士奇總是以自己為中心,在它的眼裡,沒有人是它們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