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少人家裡

都會養只可愛的「喵星人」

能陪伴自己

逗它們玩的時候

「鏟屎官」被咬也是家常便飯

畢竟是家養的貓咪

自然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危害

...

可浙江的孫阿姨被貓咬傷後

一吃東西就吐

還發低燒、沒有力氣、頭暈

到底怎麼回事呢?

...

半個月前

孫阿姨被自家農村養的貓咬傷

之後那隻貓卻突然死亡

「我媽媽被貓咬傷後,

馬上去打了狂犬疫苗

但之後還是一吃東西就吐

還發低燒、沒有力氣、頭暈。」

孫阿姨女兒說

家裡人都認為貓是中毒死亡的

懷疑媽媽被咬傷後也中毒了

她們在老家醫院做了一些檢查

但都沒有明確的結果

從孫阿姨的所有檢查報告可見

血常規提示白細胞、血小板明顯減少

尿常規提示有蛋白尿、隱血

腎功能不全

醫生會診後表明

孫阿姨存在感染,而不是藥物中毒

有貓咬傷病史

不排除除特殊病原體感染

並且病情有可能會進展成多臟器功能衰竭

建議孫阿姨立即住院

做基因二代測序檢查以明確病原體診斷

住院後第3天

這個謎團終於解開了

孫阿姨外周血的基因二代測序提示

是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

什麼是新型布尼亞病毒?

新型布尼亞病毒又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病毒(SFTSV)是2009年由我國學者首次從蜱蟲體內發現並報導的一種新型RNA病毒,可導致以發熱、血小板減少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徵,病死率高達6%~30%,預後差。

SFTSV的來源和帶菌者仍然未知,但蜱蟲被認為是最常見的傳播媒介,可在人群中通過血液接觸等進行傳播,但人-人傳播,潛伏期較蜱咬傷短,症狀輕,早期診治預後良好。該病主要發生於林區、丘陵等地帶,多發於春、夏季節,潛伏期可能為1~2周

據都市快報報導

記者查閱相關文獻發現

本例患者是國內首例

貓咬傷致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者

國際上也僅有1例

貓咬傷致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的相關報導:

日本一婦女貓咬傷後不幸病逝

屍檢發現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

導致嚴重多臟器功能衰竭

因此

不能簡單地認為

SFTSV只通過蜱蟲叮咬感染

也可能是貓感染了SFTSV

通過唾液從咬傷處傳染給患者

患者被病貓咬傷後患上了SFTSV

儘管該貓沒有被明確診斷為

病毒學上的SFTSV感染

但這些數據有力地支持了

患者直接感染了病貓的SFTSV的假設

感染SFTSV的臨床表現

感染SFTSV的臨床表現無特異性,難與其他疾病鑑別,如人粒細胞無形體病、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等。

早期臨床資料提示,SFTSV臨床表現為發熱、胃腸道症狀(包括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瀉)、肌痛、口腔出血、局部淋巴結腫大,常見的症狀還包括蛋白尿、血尿、頭暈、頭痛、寒戰。實驗室檢查結果常為乳酸脫氫酶、轉氨酶升高,其次為血小板計數、淋巴細胞計數降低,丙氨高酸氨基轉移酶、肌酸激酶升高。

那麼

感染了新型布尼亞病毒

該如何治療和預防呢?

SFTSV的治療主要為支持治療,尚無特異性的抗病毒治療。

支持治療包括補液、維持電解質平衡、輸入新鮮冰凍血漿和血小板,但效果有限。抗生素可預防或治療繼發性細菌感染,特別是有蜱蟲叮咬史的患者。

研究顯示,替加環素或新喹諾酮類可預防蜱蟲叮咬傳播的細菌性感染,此類抗生素的益處除了殺菌或抑菌作用外,還能抑制機體炎性反應。

目前尚無預防SFTSV感染的疫苗,主要預防措施是健康教育,防止蜱蟲暴露或叮咬,避免接觸SFTSV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醫務人員或確診患者的接觸者均需進行基本的個人防護,包括手套、面罩以及眼和皮膚的保護;流行季節時人群防護包括噴灑殺蟲劑、穿長袖衣服、儘可能避免進入疫區等。

針對孫阿姨的治療

急診醫師團隊繼續給予

抗感染、保護臟器功能等對症處理

以及隔離治療

後轉某院感染科繼續治療

恢復情況一切較好

已於11月15日康復出院

好在及時治療

孫阿姨也順利康復出院

這裡提醒養貓的小夥伴們

如果不慎被咬傷

務必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