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標一線市中心,目前養了三隻貓,去過很多家連鎖寵物醫院。養第一隻貓的時候,因為不懂,容易緊張,被不少黑心醫生坑過。
首先是貓鼻支,醫院一上來就說要生化檢驗確認貓鼻支,打針吃藥開價三千多,還要天天跑過去特麻煩。於是我去問賣我貓的寵物店,回復我鼻支很常見,他們養的貓自己打針差不多成本就幾百以內搞定,賣出的小貓一個月內都是包治好的,讓我別去醫院了,然後就治好了。
其次是貓蘚,也是很常見的病。但我第一次養,又緊張了,又去醫院了。診斷很簡單,伍氏燈一照就看出來了,很小一塊。我預期就是開點外用藥,結果醫生上來一頓說,這個還是打針,開價一千多。說打針是最安全的。可是我查閱的資料,並不支持打針最安全,而且指甲蓋大小的貓蘚打針?我拒絕了,就開外用藥和浴藥,結果貓也很快治好了。
然後是黑下巴,也是常見問題,去寵物醫院問。一個小年輕給我開了皮特芬,我問小年輕這個藥安全不,不能塗在下巴吧,貓吃進去有問題吧?小年輕一直說沒事。我回家,給貓塗皮特芬,結果貓果然舔到藥開始瘋狂吐白沫。我都以為它要死了,又趕回去醫院。另外一個醫生看了,用鹽水沖了好一會兒,把我說了一通,大概意思是,現在緊張得要死,當時怎麼犯這麼低級的錯誤,皮特芬不能入口,不能用在嘴周。
然後是腹瀉。貓咪腸胃不好,容易腹瀉。第一次看它拉肚子,我也很緊張,去寵物醫院問。大晚上的,值班的又是個小年輕,上來咔咔就驗血驗糞還要B超,驗了半天啥都沒驗出來。讓我帶一個檢驗棒回去,等它拉了屎,送回醫院。我特意問了醫生,這個屎新鮮程度有要求嗎,醫生說沒要求。第二天,我帶著特意收集的翔去醫院,另外一個醫生聽完情況,皺著眉頭說,這個屎要半小時以內拉的才準確啊,你從貓砂盆里撿的屎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拉的,沒用啊。我大老遠跑來告訴我沒用?我真的要罵人了。不過好在,那隻貓第二天自己恢復了正常。
例子太多,不一一說明了。養的貓多了,明白了幾個道理
1.自己要做好功課,常規病症要懂得自救。更不要顯得過於焦急,顯得把寵物當眼珠子,顯得要不惜一切代價救。要不然你又不懂又著急,不宰你宰誰?就別怪這個行業黑了。第一次養寵的最容易被宰。
2.賣活體為主業的寵物店老闆和淘寶獸藥店老闆是很好的學習對象,多問,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它們應該是最懂如何多快好省地治病的群體。
3.寵物醫院有好有壞,即使一個店裏能力經驗還有良心的差異也非常大。一定找一個信得過的醫生,而不是認連鎖認醫院。
4.在1和2的基礎上,主人要學會能分辨什麼病嚴重緊急,什麼病不嚴重不緊急。大病急病還是一定要去醫院,比如公貓尿尿出問題這種,動態彩超一照2000沒了,但沒辦法,得照,真的能救命。也許什麼都照不出來,但能排除一個致命因素,也是必要的,這不是黑。等你問來問去,可能貓的命都沒了。去的話,儘量要去大醫院。比如在一線城市就去專科醫院。社區旁邊的醫院,就算有設備,人員素質真的是參差不齊,如果沒有信得過的醫生,很容易出現治不好又得換醫院的情況,勞民傷財。
當然從客觀來說,寵物醫院和我們人類的醫院還是有本質區別的,病患源不穩定,雖說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到醫院就醫的寵物和龐大的兩腳人類比起來那也是個零頭。
1.這其中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人知道病了疼了去醫院。而動物貓狗尤其是貓由於歷史原因,稍微有點問題就表現出來的很容易被競爭者發現,以及食肉動物都是挑著老弱病殘優先攻擊,所以貓咪傾向於隱藏弱點,不到很嚴重不表現出病症,所以鏟屎官發現不了。
2.延遲效應,寵物醫院一部分病患源頭來源於救助的流浪動物,這部分要麼寵物很健康基本花不了什麼救治費用,要麼已經很嚴重了,而救助人大多經濟水平並不樂觀(槓就是你對你開心就行),需要募捐的時間,這其中的時間成功也會造成錯位效應也增加了成本。
以上兩點造成了寵物醫院客源並不穩定,而稍微有些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客源充足是對雙方的利好關係,同樣的設備,店鋪成本水電費不因為病患數量增加而增長。
還有一個隱形因素沒有提到,那就是研發成本,這是一條複雜的產業鏈。簡單來說就是研發市場帶來的研發紅利以及市場前景。
一個研發項目,比如寵物儀器,寵物藥品等等,背後的研發團隊越強,研究人員越多,藥品的科技含量越高,成本相應越低,可以參考半導體更新換代,新的機器技術上市,上一代研發成本就會降低。
寵物醫療無論是從業人員,研發人員,發展歷史,發表的論文數量質量都遠遠無法與給人治病服務的醫學相比,更不要提在國內貓狗尤其是貓由工具角色變為寵物角色不過短短几十年歷史。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類醫療背後有充足的資金支持,不單單是醫保,還有社會各界很多企業家的捐贈支持,甚至國外資金比如很多醫院前身是基督教徒建立的。
以上總結為一句話就是給人類服務的醫療由於與人本身息息相關,所以全人類中有相當大的比例的人為之努力,奮鬥,提供資金支持,包括但不僅限於從事醫療行業的。而寵物醫療的首先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盈利寵物醫院活下去,出發點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