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曾經想知道你心愛的寵物狗是如何看起來如此不同於它的野生親戚,生物學家現在有另一塊拼圖。

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蘿拉·威爾遜博士領導的一項新研究仔細觀察了六對家畜和野生動物。這一發現挑戰了一個流行的理論,即為什麼馴養動物看起來和它們一樣。威爾遜博士說:”自從查爾斯·達爾文時代以來,這個問題就一直是人們感興趣的話題。”

...

他首先注意到不同的家畜有著相似的特徵——比如大腦尺寸較小、尾巴捲曲、皮毛上有白色斑塊——儘管它們沒有密切的關係。

“我們想調查這些相似性是否都可以追溯到神經峰。這些在胚胎早期就出現,並且非常重要,它們有助於形成骨骼和軟骨,但它們也是負責產生戰鬥或飛行反應的腺體,而這種反應在家畜身上會減少。

遺傳學家此前曾表示,家畜共有的類似特徵是由發育受到干擾造成的。但威爾遜博士的研究發現情況並非如此。”我們設計了一個框架來研究這些動物的形態,”她說。”神經波峰參與面部骨骼的發育,尤其是面部前部區域。

...

我們渴望看到這些骨頭在國內動物的行為是否不同,但沒有找到有力的證據。這項研究考察了狗、豬、山羊、駱駝、羊駝、馬及其野生對應物,例如狼和野豬。威爾遜博士說:”我對馴化的初始階段特別感興趣,所以當這些動物與人類接觸時,它們就會靈活地改變。

“我們已經表明,當動物被馴化時,基本的發展框架是保持的,但它的允許一點點的靈活性。”這就是我們最終如何選擇品種,如狗或大丹麥人具有非常具體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