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希望臉越尖越好,越小越好,有的貓卻在追求圓臉和大臉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根據一些資料顯示,「發腮」這個詞最早是用來形容貓咪的。
前些天,日本偶像男星「片寄涼太胖了好多」的話題衝上了社交媒體熱搜榜。可能有很多人跟我一樣,並不知道片寄涼太是誰,也不清楚他在顏值巔峰時期,長得有多好看,但沒關係,點進去話題之後,還是能從前後對比的照片裡,感受到了直觀的視覺衝擊。
清晰可見的下頜線逐漸變得模糊,乾淨利落的面部線條開始橫向擴張,相同的五官放在小臉上是精緻,放在大臉上則會顯得圓潤……網友感嘆道:這是發胖還是發腮啊?怎麼能發成這樣?
不過,說到有「發腮」嫌疑的明星,片寄涼太也不是頭一個,從沈騰到劉亦菲,從康輝到高曉松,臉是肉眼可見地越變越寬。不少網友由此聯想到自己的經歷,紛紛表示,自己小時候也是瓜子臉,長大之後居然變成方形臉,人可以躲過發福,但不一定躲得過發腮。
不可否認,發腮對臉型和長相確實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大家也許會開始變得釋然,因為在自然規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發腮。
發腮是什麼?
一般來說,人類的骨骼在到了25歲之後,就不再生長,保持一種穩定的狀態。所以發腮這回事,跟骨頭沒有太大的關係。
問題是出在你的面部脂肪和肌肉組織上,尤其是脂肪,多餘的脂肪會讓臉變圓,看起來浮腫。整形外科醫生約瑟夫·克魯斯解釋說,「如果面部出現了過多的脂肪,那通常是因為飲食沒有控制好、缺乏運動、年齡增長,或者是遺傳。」而且,你還沒有辦法藏住這些脂肪,因為「它們出現在臉頰、下巴和下頜線的位置時,會肉眼可見地明顯。」
除了脂肪,對於小部分人來說,面部肌肉也是造成發腮效果的原因之一。克魯斯醫生指出,如果下巴和臉頰之間的咬肌過於發達,也會讓臉變大。正常的飲食習慣並不會導致咬肌增大,但如果是經常吃牛肉乾、口香糖,檳榔或者喜歡咀嚼硬食的人,咬肌就有可能發育過度,形成國字臉。
判斷咬肌發育狀況的方法很簡單,咬緊牙關,摸一下臉頰兩邊,除了骨骼之外能摸到硬的地方,就是咬肌,硬的範圍越廣,就說明咬肌越大。
肌肉都是「用進廢退」的,如果咬肌過大,影響了臉型走向的話,可以有意識地減少咀嚼次數,少吃硬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存在咬肌過大的問題,真正讓他們形成困擾的,其實還是臉上的那一點脂肪。
臉上的脂肪能減掉嗎?
可以,但沒有必要,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你可能會越來越珍惜臉上的脂肪。
年輕的時候,我們臉上的脂肪均勻地分布在額頭、太陽穴、臉頰、眼睛和嘴巴周圍,讓面部輪廓變得立體和飽滿。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脂肪一邊流失,一邊向下移動,原來飽滿的地方開始變得凹陷,緊實的皮膚也開始變得鬆弛。這些脂肪流向哪裡了呢?去往了下巴和臉部周圍下頜線附近,再也不會呆在它們該呆的地方了。
只要仔細留意下娛樂圈明星去美容院(或者醫院)動的手腳,就不難發現,他們做填充手術時,往往就選擇了額頭和蘋果肌這兩個位置。當額頭和蘋果肌飽滿了,人的面部看起來就比較幼態,顯得更加年輕。
除此之外,皺紋的出現和加深,也與其息息相關。面部肌肉不斷拉扯皮膚後會形成皺褶,比如額頭和眉毛中間出現的表情紋,而脂肪的減少和游移則會加深這些紋路的形成。
《整形與再造外科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65歲以上的男性身上能發現明顯的骨質流失現象,而對於女性來說,這一過程也許已經提前到了40歲,因為41~64歲和20~40歲的女性面部骨骼相比,已經略有不同。
研究負責人解釋稱,他們對120名年齡各異的研究對象進行了面部CT掃描,發現骨質流失讓眼窩更加深陷,也會減少下頜線角度。為了達成效果,整形外科醫生會考慮將身體某一部位的脂肪,轉移到面部,填充一些骨骼缺失的位置。
「沒有一個辦法能真的讓人重新回到20歲,但是對於一些患者來說,把臉填充起來會有助於達到他們想要的效果。」研究者羅伯特·肖醫生補充道。
如果你聽完上面的這些理由,仍然有改變臉型的強烈願望,認為自己必須衝擊一下臉上的脂肪,就可以考慮一些常規的減重辦法。減肥確實可以改變臉型,當全身的脂肪含量變少了,臉上的脂肪自然也會減少,比如說:
-在飲食中限制對糖、鹽、酒精的攝入量,多喝水,多吃蔬菜,少吃米粉麵食類碳水化合物
-保證不少於8個小時的充足睡眠
-堅持進行有氧運動,比如慢跑,跳繩,騎自行車,等等
-多給自己一些緩衝時間,起床後的浮腫是會在幾個小時後自行消退的
總之呢,追求美的前提,是追求健康。普通人不比熒幕前的明星,不需要時常上鏡,發腮的事情,就交給美顏濾鏡吧,如果實在是咬肌太大的話,可以考慮下醫美瘦臉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