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一家貓咖賺錢嗎?
如果你在五年前問這個問題,那麼回答大多都會是肯定的。
1998年,台灣開設了全世界第一家貓咪咖啡館「小貓花園」。隨後,貓咖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傳播。2005年成立的「貓之店」,成為東京第一批誕生的貓咪咖啡館,當時日本絕大部分公寓和出租房都明文規定,不允許養寵物,貓咖館的出現給了日本人釋放內心壓力的場所。
2015年,貓咪為日本GDP貢獻超過了2.3萬億日元,占到當年日本GDP總量的0.44%。「貓咪經濟學」一詞由此被日本經濟學家創造出來。
而在中國,2011年廣州也出現了第一家貓咪主題的咖啡館。
「不就是養幾隻貓嘛」這個看似簡單的方法,讓許多創業小白夢想著靠開一家貓咖來實現一夜翻身。據天眼查顯示,國內已經有超過4000家貓咖相關企業。
咖啡的作用是使人褪去疲態,緩解疲勞,而貓咪能夠緩解人們緊張和抑鬱的情緒。貓咪與咖啡的結合,正是當代打工人釋放壓力的絕佳場所,擊中了當代人的心靈需求。
2021年上半年,寵物賽道發生25起融資事件,總額超60億人民幣。與此同時,咖啡領域有10起融資,明星咖啡店的融資金額動輒達「數億美元」。相比之下,站在萌寵與咖啡交匯點的貓咖行業,近年來卻出現了不少倒閉的新聞。
這是為什麼呢?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消費者在寵物主題館中單次的消費金額在20-60元的占比為54.6%,消費超過100元的消費者僅占5.0%。
雖然大多數貓咖都有最低消費,但其實也就是一杯咖啡的價錢。由於沒有時間限制,客人可以選擇自己的時間,有的客人一待就是半天,這導致了貓咖翻台率很低。
另外,寵物貓很嬌氣,也比較容易生病,就算是普通的小毛病去趟寵物醫院也要花費幾百塊,如果哪只貓咪真的生了大病,那可能得花費幾個月的收入給它看病。而且你要知道,貓咖里可是養了一群貓,光看病的成本想想就讓人頭大。
再加上疫情的出現,增添了人們的焦慮感。這種情緒好像更難在貓咖得到緩解了,消費者對於病毒傳染風險的認知以及當地強有力的政策管控,都讓貓咖的盈利充滿著不確定性。
其實,疫情這類客觀因素的對於貓咖的影響都還只是次要。歸根結底,消費者有時限的新鮮感才是貓咖萎靡不振的真正元兇。
因為國內貓咖同質化越來越嚴重,而創新理念逐漸消失,審美疲勞再加上貓咪們也不是隨時配合,使消費者們越來越難買帳。
當更多人開始選擇「雲擼寵」、「雲吸貓」時,貓咖可能也需要「蹭」一波網際網路的熱度,想想如何轉型。也許,沒點才藝的貓主子們,離下崗真的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