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和我說她被安利開始養貓的日子,剛好想起前段時間看到的這篇文章,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不同的貓科動物有怎樣的個性。

小貓咪能有什麼壞心思呢?

...

△黑足貓,活躍的機會主義獵手

2018年,英國紀錄片《Big Cats》的播出讓黑足貓在網絡上火了一把。

黑足貓來自非洲,上胸處和四肢上都分別有大塊黑斑形成的軛狀斑紋。它們四足的足底均為黑色,因而得名。

此外,黑足貓長著一張清秀無辜的臉,體型非常小,體重只有1千克左右,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兩種貓科動物之一(另一種是鏽斑豹貓)。

然而,當無數人捧著手機,看著黑足貓的照片大喊「阿偉死了!」的時候,不要忘了:

黑足貓的捕獵成功率高達60%,是整個貓科家族中最致命的獵手,它們甚至可以捕食和自己體型相近的獵物。

...

△夜晚,黑足貓出來捕獵。圖/《Big Cats》

事實上,絕大部分野生貓科動物都擁有出色的捕獵能力與強大的環境適應性,因此,它們也逐漸成為陸地上最成功的捕獵者類群之一。

要了解這些野生貓科動物,還得從它們的外觀來區分起。

...

同是貓貓,外貌大不同

你可能已經發現了,無論是家養貓還是野生貓,大型貓還是小型貓,貓科動物的外貌特徵總是有明顯相似之處。

其實,根據所處環境的不同,貓科動物逐漸形成斑點貓條紋貓兩大花色類型,典型的如豹和虎。

這些絢麗的花紋加上為捕獵而生的勻稱身體,使貓科動物成為了最美麗的獸類物種。

...

同黑足貓一樣,藪貓也是斑點貓中的一種,它們渾身布滿粗獷的黑色斑點,在野外有時會被誤認成獵豹。

藪貓也長著一張無辜可愛的臉,並因此成為了動漫《獸娘動物園》中的女主角原型。(很可愛吧~)

...

按比例來說,藪貓的腿是所有貓科動物中最長的,自肩關節開始算的話,甚至比同支系的獰貓還要長10-12厘米。

...

藪貓是非洲特有物種,廣泛分布於非洲南部和東部,西非有零散分布,北非只有殘餘種群。

它們可以棲息於各種類型的稀樹草原、草原和季雨林,尤其偏好河流、沼澤、葦地及漫灘生境

不過,雨林-稀樹草原嵌合生境和林間空地對於藪貓來說倒不失為理想的棲息地。

...

在長草茂盛的區域,藪貓專性捕食小型獸類

捕獵時,藪貓會緩慢移動,頻繁停頓辨聽,定位獵物(它們標誌性的大耳朵也帶來了敏銳的聽覺);鎖定目標後,即弓起身體迅猛彈出將其擒獲——藪貓可竄起至1米,「射程」可達3.6米。

通過前肢的快速伸展,藪貓可以強有力地控制住獵物;一套流暢的動作會迅速俘獲獵物,並可能順便將其嚇得半死。

藪貓還可以生擒飛行中的鳥類和昆蟲

...

捕捉大型鳥類時,藪貓會在短暫衝刺後迅速躍起,騰空將獵物拽下,離地垂直高度超過2米。

對於條紋貓,最典型的自然是虎,虎也是唯一一種長有條紋的大貓,你很難將其認錯。

它們是力量強大的捕食者,善於制服與它們同等大小或比它們體型還大的獵物。

...

虎生存於各種熱帶、亞熱帶、溫帶森林,森林草原,以及與之相連的植被茂密的地帶,如高草沼澤、灌木叢、矮樹叢和濕地。

除了成年犀牛和亞洲象外,一隻健康的成年虎可以捕殺幾乎所有它遇到的生物,但是其食物來源主要是大中型的鹿和野豬

...

捕獵時,虎會悄無聲息地接近獵物,在距離獵物小於25米時發起突襲,這是貓科動物的典型捕獵方式。

如果追逐獵物150-200米後還沒有將其殺死,虎就會放棄這一次捕獵;大多數成功的捕獵追逐不會超過這個距離。

...

虎一般會咬住獵物的喉嚨或鉗住其口鼻使其窒息身亡,後者通常用於獵殺大型獵物,如成年印度野牛。

...

獨孤殺手還是團隊至上?

野生貓科動物大多是獨居生活,上文提到的黑足貓、藪貓、虎都是獨居動物,這可能與貓科動物能夠獨立捕獲大型獵物有關。

只有少數幾種貓科動物發展出了穩定而複雜的社會性行為,而發展出群居模式的又只有獅子。

...

獵物是一部分原因:非洲大草原擁有多種大型食草動物,而且密度很高,足以供養大群的大型貓科動物。

但這還不能完全解釋獅群模式,因為集體狩獵所得到的好處會被眾多需要滿足的胃口抵消。如果僅是為了獲取食物,獨行或結伴的母獅效率更高

畢竟除了超大型食草動物,母獅能單獨捕獵任何獵物。

...

△一頭雌獅在追捕一隻角羚

但事實上,母獅之所以結群正是其貓科動物標誌性的捕獵能力的體現。

在開闊的稀樹草原,捕獵大型獵物也有不便之處:不能迅速吃完,也不易隱藏,很容易被競爭者搶奪。

在進化過程中,獅不但面臨著來自所有現存食肉動物的競爭,還面臨三種已滅絕的大型劍齒虎和至少兩種大型鬣狗的威脅,其中任何一種動物都能趕走獨自行動的母獅,搶奪其獵物。

在這種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還是跟親屬分享並共同保衛獵物要更安全些

但諷刺的是,集體保衛獵物的行為可能給雌獅的祖先帶來了更多挑戰。

...

與大型獵物類似,集群的雌獅對雄獅來說極具吸引力,容易在開闊的環境中引起意外的關注。

且在獅出現群居行為之初,殺嬰風險隨之出現,而獅群的進化似乎也是因為獅需要在激烈的競爭中保護它們的食物和幼崽。

...

那麼,野生貓科動物的現狀如何?

儘管你可能經常在動物園裡、在紀錄片中窺見野生貓科動物的矯健身影,但事實上,它們的存活現狀卻不容樂觀

非洲的獅子僅存2萬隻左右,而在未來20年內其數量可能還會下降一半;野生美洲豹的數量比獅子更少,而且它們已經失去了近2/3的棲息地8個虎亞種中已經有3個滅絕,剩下的幾千隻虎殘存在亞洲的一些森林裡,其中大部分依然走在消失的路上。

中小型貓科動物的情況也類似,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因為棲息地減少而身處困境,某些已經瀕臨滅絕。

...

伊比利亞猞猁,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極危,截至2015年,只有這一種貓科動物處於極危狀態

不要忘了,絕大部分野生貓科動物都擁有出色的捕獵能力與強大的環境適應性,這樣一個食物鏈的頂端種群為何也會遭遇生存困境呢?

其中,預防性與報復性獵殺貓科動物是一個如今仍然存在的全球性問題。

無論在哪裡,只要有人,只要有人圈養的牲畜,衝突就不可避免。為了保護牲畜和家園不受貓科動物的潛在威脅,人們會將其獵殺,即使有時僅出於莫須有的威脅與恐懼。

...

△美國女獵人狩獵美洲獅。圖/環球網

與其他因素相比,儘管有時可能對個別牧民造成毀滅性的傷害,但食肉動物殺死牲畜的事例其實非常有限。

在我國,根據新調整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總共有13種野生貓科動物。其中二級保護動物6種,一級保護動物7種

貓科動物是地球動物資源寶庫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其施以保護措施也具有重要意義。在貓科動物生存現狀堪憂的如今,我們能夠確定的是,如果失去了這些充滿魅力的荒野之貓,那麼地球一定將不再是我們所熟悉的豐富多彩的星球。

文章來源中國國家地理BOOK

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