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吃貨大國」,甭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都能給你做成舌尖上的美食,但唯獨貓肉,國人似乎對它不怎麼感興趣。
廣東倒有道菜叫「龍虎鬥」,以蛇、貓為主料煲湯,但它也僅僅是流行於廣東部分地區,相信絕大多數人從來沒吃過貓肉,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人的「擼貓」史
據考證,最早馴化貓的時間大約是在3600年前。那時的古埃及人把大量糧食儲存起來,卻吸引了許多齧齒動物(鼠類)來偷吃,而齧齒動物又吸引野貓來捕食它們,於是,人們從此與這些野貓一塊生活。
在羅馬帝國時期,貨船在印度和埃及之間航行,那些在船上「守護」糧食的埃及貓便去到了印度,因此,有人認為中國的貓是西漢時期通過絲綢之路傳入華夏大地的,但近幾年來也有考古隊發現,在西漢之前,中國就有疑似家貓的遺存出土。
不過,細究貓在中國的具體起源時間並無多大意義,不如來看看我們的祖先究竟是何時喜歡上「擼貓」的?
確切來說是宋朝,當時可謂「全民擼貓」。
南宋時期的《武林舊事》中就提到宋朝市場上有賣貓窩、賣貓糧的,還有賣貓的商販,甚至出現了專門針對貓咪的寄養服務。
大詩人陸游就經常通過寫詩來「曬貓」。他曾寫過3首《贈貓》,比如詩中有一句「時時醉薄荷,夜夜占氍毹」,意思是說:「我家的貓時時刻刻都在吸薄荷,還總喜歡霸占我的毛毯。」
在宋代的習俗中,人們把接一隻貓回家視為一件莊重且有儀式感的事情。
就像結婚一樣,迎貓時必須下聘禮,倒不至於拿首飾財寶,但也要送給貓咪之前的飼主一些鹽巴,或者將小魚串成串,送給生下幼崽的母貓。隨後,再挑一個吉利的「納貓日」,給貓咪送去聘書,奉上聘禮,立下納貓契為證。
而到了明朝,養貓程度堪稱狂熱。貓成了皇室的寵兒,它們住在專門的御貓房。
據說宮內最開始養的貓就是用來捉老鼠的,畢竟那時候還沒老鼠藥,宮裡存放的文檔和物品經常被老鼠咬得面目全非,於是大量的貓咪從民間被「徵調」來「守衛」紫禁城。
很快,宮裡的妃子、公主,甚至是皇帝也喜歡上了這些可愛的小傢伙。
到了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嘉靖,他本人更是對貓達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在宮中專門設立了一個養貓的機構,取名「貓兒房」,他還給這些貓封官進爵,派專人伺候它們。
在一隻叫做眉露的獅貓死後,嘉靖皇帝更是為它打造了一口金棺材,再命文官給自己的愛貓寫祭文超度。
有一位叫袁煒的文官,在祭文中寫道「化獅為龍」四個字,嘉靖聽後連連稱讚,龍顏大悅,立刻給他「升職加薪」,還命人將「化獅為龍」刻在紀念碑上,立在葬貓之處。
到了清代,養貓的熱潮依舊不減。清朝名臣張之洞就極其喜歡養貓,他在家中養了幾十隻貓,從來都是自己餵養,別人想插手他都不讓。
張之洞的堂兄曾在信里說,張之洞的這些貓恃寵而驕,經常在書房裡拉屎撒尿,但張之洞不覺得污穢,徑直取自己的手帕把這些屎尿擦去,還對周圍人說,這是貓無知,不能責怪它們。
乾隆皇帝在位60年,也養過十幾隻御貓。
1744年,義大利使者給乾隆進獻了一隻看起來很像獵豹的藪貓,乾隆特別喜愛這隻藪貓,為了方便給貓餵水,他命人配了一個紫檀做的碗,還用青瓷蓮花式的溫碗給它吃飯。
中國人為何不愛吃貓肉?
(1)【貓在動物中較高的地位】
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不難發現,原來早在古代,下至普通百姓,上至達官貴人,就已經是貓咪的「貓奴子」、「鏟屎官」了,所以,這也能從某種程度上解釋為何從古人開始,中國人就不愛吃貓肉。
試想一下,比如嘉靖統治年間,皇上本人對貓愛得如此瘋狂,倘若民間卻熱衷於吃貓肉,那麼皇上必然震怒。
另一方面,古人講究禮尚往來,認為「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在他們看來,得到別人的幫助後必須要加倍地報答,而這種關係,也同樣存在於和動物的相處中。
貓咪們不僅可以在田間和家宅捉老鼠,還能給人們帶來陪伴和溫暖,故而,懂禮數的君子們對貓皆以禮相待,更不要說將它們做成自己的盤中餐了。
(2)【本草綱目記載】
貓在中國如此受歡迎,難道古代就沒有人吃過嗎?
還真有。
大名鼎鼎的「藥聖」李時珍就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寫道:「然狸肉入食,貓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
也不知道是李時珍親自嘗過,還是別人告訴他的,總之在他看來,貓肉實在是太難吃了,不適合當作菜餚,所以吃貓肉的人很少。
(3)【鼠患危機】
從古到今,我國都是農業大國。尤其在古代,不論是百姓生活,還是軍隊打仗,糧食都是重中之重,而糧食儲存的地方,很容易成為那些愛偷吃穀物的老鼠們大肆繁衍的溫床。
貓在古代能夠被眷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它有高超的捕鼠本領。對貓咪們來說,這些老鼠既是它們的食物,也是它們的玩物。
所以,如果人們把貓肉作為自己的一日三餐,那麼定會導致鼠患的災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以前的歐洲人。
與中國相比,古時候的歐洲人對待貓的態度就要粗暴得多,因為貓在他們的意識形態里就是魔鬼的化身,尤其黑貓,與惡魔基本無異。
比如在伊莉莎白一世的加冕典禮上,當時的英國女王就下令將一千多隻貓扔進火堆里,用來祭天。
除了英國外,法國民眾也樂於虐貓。在路易十四即位之前,法國有一個節日叫聖約翰節。每年一到這個節日,巴黎市政廣場就會舉行盛大的典禮,人們會把幾十隻貓吊在火刑架上,然後一邊看著它們被燒死,一邊跳舞慶祝。
歐洲人這麼做,最後直接導致了可怕的黑死病,因為黑死病就是以老鼠為載體傳播的。想想也知道,那麼多的貓被燒死了,老鼠們在歐洲大陸的日子肯定逍遙自在、無法無天了。
而我們古人就聰明多了。上面提到過「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它的後半句其實是「迎貓,為其食田鼠也」,也就是說,此時的人們養貓就是為了抓捕那些偷吃莊稼的老鼠,並且人們對這些貓充滿了感恩之情。
(4)【通靈說】
人們不食貓肉,還能從唯心主義的角度解釋。
貓的眼睛很特殊,白天的時候瞳孔成一條豎線,到了晚上又放大成了圓形,尤其晚上,貓咪的眼睛在黑夜中會發亮,有時看起來確實挺瘮人的。
實際上,貓的眼睛或大或小是受外界光線強弱的影響。
白天的時候,為了避免有太多光線刺傷眼睛,貓咪才將瞳孔縮小,晚上的時候又因為光線太弱,所以要放大瞳孔看清物體。至於為何它們的眼睛在黑夜裡發光,並不是它們的眼睛自帶發光功能,而是在它們的視網膜上有一個類似反光板一樣的東西。
但封建迷信的古人並不懂得上面這些科學道理,他們以為這是因為貓能夠看透陰陽,能通靈性,因此也就沒人敢吃貓肉了。
與雙眸通靈的傳說並存的,還有貓有九命一說,這來源於貓的一項「絕世武功」——它從高處摔下去是死不了的。
貓之所以這麼耐摔,一個是因為它們較輕的重量,另一個原因就是貓的內耳有著自然界中數一數二的平衡能力,所以不論是以何種姿勢從高處掉落,它們都能在最短時間內判斷身體位置,從而做出調整,使自己的四肢先著地。
同理,古人並不懂得其背後的原理,他們認為這是由於貓有九命,故而不敢得罪。
除此以外,一些統治階級將貓妖魔化,也是導致人們忌食貓肉的原因之一。
最有名的例子就發生在武則天當年廢蕭淑妃的時候,蕭淑妃在臨死前破口大罵:「等我轉世做了貓,她轉世成了鼠,我一定咬斷她的喉嚨。」
而蕭淑妃的詛咒後來還真就在武則天的夢裡實現了,這讓武媚娘醒來後著實嚇出一身冷汗,從此便禁止在宮中養貓。
綜上所述,可見自古以來就沒有吃貓肉的傳統,也就沒有專門針對貓肉的烹飪方法,一代代傳承下來,到了我們這一代,自然對貓肉也就失去了興趣。
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吃貓肉的隱患
家貓或流浪貓,一般都以剩飯剩菜、老鼠、小魚蝦等作為食物,所以可能會感染弓形蟲、肺吸蟲這類高溫都殺不死的寄生蟲。
有些貓常吃死老鼠等腐爛食物,這些食物有很多病菌,因此貓還可能患有出血熱、貓抓熱、狂犬病等。
如果是流浪貓,大部分自出生到被抓,沒有經過任何免疫措施,它們攜帶寄生蟲、細菌、病菌的情況則更為嚴重。
而且,有研究表明,貓還會感染貓免疫缺陷病毒(FIV),該病毒與導致愛滋病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十分相似,雖然目前還沒有FIV感染人的案例。
但凡事無絕對,就好比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它起初只是猩猩身上的病毒,後來由於非洲人吃猩猩肉而傳給了人類,至今醫學界都沒有辦法徹底治癒。
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所以應當與自然界裡的生物和諧相處,不能為了滿足一時的獵奇心理而去吃不該吃的東西,否則,只會遭來大自然的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