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你什麼都不要管,先送醫院你再來了解這個病!!
(長時間的尿閉會導致貓咪高血鉀有甚者直接死亡)
1.「概念」
貓自發性膀胱炎(Feline idiopathic cystitis,FIC),又稱貓特發性膀胱炎,該疾病的命名是由人醫上沿用過來的。臨床上出現急迫排尿(尿急),頻繁排尿(尿頻),以及排尿疼痛等情況時,檢查診斷結果常是「間質性膀胱炎」,所謂間質指的就是膀胱黏膜下層組織,而FIC與人類醫學上的「間質性膀胱炎」二者無論是肉眼病變上還是組織病理學變化上都極為相似。
2.「症狀」
1. 排尿頻繁(做排尿姿勢)
2. 不在貓砂盆內排尿
3.尿液帶血液、血凝塊和黏液等
4.排尿時表現出疼痛不安
5.每次排出的尿液很少或呈滴狀流出
6.尿液渾濁,有強烈的氨臭味
7.觸診膀胱疼
8.體溫升高,精神沉鬱,食欲不振等(炎症波及組織或同時伴有腎炎時、輸尿管炎時)
注:膀胱炎的臨床表現還分為堵塞型和非堵塞型,每類有不同的表現症狀,可進行初步的判斷。在進行下一步檢查和了解病史後,還可以通過其他檢查進行更準確的病原篩查。大部分患貓仍有正常的精神及食慾,但公貓發病較具嚴重性,因為公貓尿道結構特殊,大量膀胱上皮細胞脫落形成尿道栓子可能引起其尿道堵塞,超過兩天以上,貓咪就可能因急性尿毒症而死亡。
3. 「病因」
目前認為FIC的病因可能與貓生活環境、緊迫壓力有關,進而影響到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是釋放內分泌激素,例如正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而腎上腺(內分泌系統器官之一)則釋放皮質醇和其他類固醇激素。
也有研究指出,引起FIC其他可能的因素包括杯狀病毒感染、牛皰疹病毒第Ⅳ型感染(BHV-4)、免疫問題、食物種類(特別是高礦物質含量的乾燥食物)、遺傳因素或膀胱上皮細胞壁改變等。
FIC的發生率並無品種或性別的差異,公貓母貓都會發生,也有學者指出肥胖的貓好發,波斯貓好發,節育手術後的貓似乎有較高的FIC發病風險。1-10歲的貓發生膀胱炎約有50%為FIC,而10歲以上的貓,只有大概5%的病例是FIC,因此FIC更常見於年輕或壯年的貓。
4. 「診斷(排除診斷法)」
需要排除膀胱結石、感染性膀胱炎、骨科疾病、結構異常。
4.1 病史、症狀
食物種類是乾糧還是濕糧以及生活型態是否為多貓咪混合飼養、活動空間是否足夠等;有無尿頻、尿痛、血尿或者亂排尿的異常行為等。
4.2 一般檢查
根據腹部膀胱觸診及其他基本檢查。
4.3 B超檢查
有些發生FIC的貓咪B超檢查可見腫脹的膀胱壁,並藉此排除膀胱結石、腫瘤、前列腺疾病等。
4.4 X線檢查
排除尿道結石,膀胱結石。特殊對比的X線檢查:可能見到膀胱結構異常,如膀胱的泌尿憩室等。
4.5 尿液分析
排除結晶,排除細菌,測定尿比重、潛血反應、尿蛋白及pH值等。
4.6 尿液細菌培養
通過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藉以排除細菌感染引起FIC的可能,並避免再發性及抗藥性的產生,這是相當重要的檢查。
4.7 膀胱鏡檢查
檢查尿道和膀胱的內壁,需要麻醉,以觀察是否有細小的結石、息肉、腫瘤,這些可能是其他影像學很難評估的。
4.8 血液學檢查
基本的血清生化可以評估貓咪一般性的健康狀況,以及泌尿道阻塞對機體代謝功能的影響,無尿道阻塞的FIC病例大多呈現正常檢驗結果,若發生阻塞則會顯現腎後性氮質血症、代謝性酸中毒及高血鉀等。
通過以上檢查程序,排除其他常見的貓下泌尿道疾病後,最後確診為自發性膀胱炎。
5. 「治療」
1. 自發性膀胱炎的貓,必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下泌尿道症狀(結石腫瘤感染)
2. 在發病初期給與鎮痛和鎮靜
3. 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和皮質類固醇
4. 保護膀胱黏膜
5. 改變膳食(罐頭)以及增加飲水量的策略,增加水分的攝取
6. 多模式環境改變以減輕貓的緊迫
7. 使用費洛蒙香薰
8. 在多模式環境改變未成功時,增加抗抑鬱藥物